英语磨耳朵有没有作用,纯干货!英语启蒙那些事(二):幼儿英语启蒙全靠“磨耳朵”?

只听到过“磨剪刀,磨菜刀,磨包谷面面…”磨耳朵是啥子东东喃?”“磨耳朵”是对听力输入的俗称,指的是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英语听力资源(比如歌谣、故事、动画片),期望孩子由此学会英语。

01.“磨耳朵”就给孩子听和看大量英语视听资源可以吗?

说法1 孩子搭积木的时候我都给TA放着儿歌,就是要让TA沉浸在英语环境中,增加语感。

说法2我让孩子自己看英文版《小猪佩奇》学习英语。

专家建议听儿歌、看电视再久,也是学不会英语的

1. 英语学习不能只有输入(input),还需要互动(interaction)和输出(output)

英语歌谣、动画片可以给儿童提供大量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不充分。亲子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除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互动,语言输出活动可以使学习者注意到自身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注意语言输入中的相关信息,形成新的语言知识或巩固原有知识。

2. 听儿歌很可能只是在“磨耳朵”,而没有理解和运用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loom)提出教育目标有6大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听歌谣、看动画片往往只能让孩子的英语学习停留在了最低层次——记忆,而没有带TA去理解、没有创设情境让TA应用,孩子更难以达到创造的层次。

3. 爸爸、妈妈应该怎样给孩子“磨耳朵”呢?

听歌谣、指图像、做动作

韵律能够培养儿童对语言结构的感知,但不能光听,可以鼓励孩子把唱到的单词跟图像和动作联系起来,比如手指图案或者实物,做出相应的动作。Super Simple Songs和Mother Goose(《鹅妈妈童谣》)都是给孩子启蒙英语的最佳选择。比如,孩子听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时可随着歌词一起指出对应的身体部分。

看动画、演情节、做游戏

动画片把语言、图像、动作汇集在一起,但是不能光看,看完一段动画之后,可以借助一切可能的道具(被子、玩偶、水杯),和孩子一起重构故事,把故事内容表演出来。比如,家喻户晓的《小猪佩奇》(Peppa Pig)就非常适合家长和小朋友在看完动画后一起把里面的内容演绎出来。Mr. Dinosaur is lost这集讲述了George最爱的玩偶Mr. Dinosaur,然后有一次George忘记了自己最爱的玩偶Mr.Dinosaur 放在哪里了,一家人开始帮他寻找 Mr. Dinosaur的故事。故事贴近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寻找Mr. Dinosaur的过程又充满了探索的神秘性和趣味性。寻找过程中一直重复 “Where is Mr. Dinosaur?” 和“Mr. Dinosaur is(not) in…” 两个句型。看完动画后,家长可以把Mr. Dinosaur换成小朋友最爱的玩偶,按照动画中出现的场景顺序和小朋友一起寻找被藏起来的玩偶,再此过程中使到”Where is…?”问孩子,请孩子用“Mr. Dinosaur is(not) in…”作答。

虽然节奏感强的歌谣、语言地道的动画片是儿童英语启蒙的好资源,而父母的陪伴才是儿童英语启蒙最好的资源。

02.我给孩子读那么多英文绘本,听那么多歌谣,为啥TA还是不开口?

说法3 我的孩子一直不开口说英语,是学习没有效果吧?

说法4 我的孩子是不是语言发展滞后啦?

专家建议 静待花开

1. 你的孩子可能处于语言沉默期(Silent Period)

语言沉默期是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的,他认为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经历一个不能或者不愿意用口头表达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看似不出声,其实一直在为“出声”做准备,比如:认真听你讲话、消化吸收看到/听到的词汇。

2. 沉默期的孩子有哪些特点?

TA的接受词汇(receptive vocabulary)可能多达500个单词能专心听讲、记好笔记能理解和模仿手势和动作来显示理解力能够对图片和其它视觉效果做出反应共读和全身反应法会很适合TA在这个阶段TA需要大量的英语重复TA会从一起学英语的小伙伴中获益

3. 沉默期会持续多久?

沉默期可以持续几天或一年,这取决于性格、本土文化、教学方式等多种因素,比如天生害羞、安静的孩子沉默期可能更长。

不要逼迫沉默期的孩子在准备好之前开口说英语,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尴尬。

参考文献

[1] Committee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Examiners, Bloom, B. S., & Sawin, E. I. (1964).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handbook 1. Affective Domain, 16(15), 58-60.

[2] Krashen,S. D. (1998). Comprehensible Output?. System. 26, 175-182.

[3] Krashen,S. D. (2004). The Power of Reading: 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 London:Libraries Unlimited.

[4] Larsenfreeman,D., & Long, M. H. (1991).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esearch. , 1717, 274.

[5] Swain,M. (2005). The output hypothesis: theory and research. In Handbook of Research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

澳大利亚艾华绘本馆乐山鼓楼馆 原创

转载请说明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