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磨耳朵常用日常对话,儿童英语启蒙:什么才是有效的磨耳朵

我们这代人是初中才开始学英语的,90年代初的教学条件有限,犹记得老师提着个硕大的录音机到教室,播放时常常需要倒带、换带:

长这样

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家里也有录音机;条件不好的,就只能靠课堂上的有限时间。

幸运在我们的老师整体发音很标准,教学也用心。老师的大学同学在英语国家教中文,他们促成各自带的小朋友们互通信件。我收到一个小男孩的回信,他靠在一辆私家车边,姿势和表情很放松。这件事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许使我意识到,英文学习是真的可以用来交流的。

得益于老师在同时代不跑偏的启蒙,使得我后期的自学有了可能性。整理下个人不牢固的学习地基(对此部分不感兴趣的朋友可直接拉至后文孩子启蒙部分):

1、通过【国际KK音标】较音

这是MIT双博的老领导促成的,此乃一位神人,精力之旺盛令人瞠目结舌。当时项目尚在筹备阶段,人员陆续到位但处于(无所事事的)磨合期,老领导的作法很不务正业:办公室里布置上咖啡点心,组织大量文体活动,连厕所也点上香氛……在二十年前挺少见的。更稀奇的是:每天下班后,一三五把小年轻集结到会议室,亲自操刀教音标;二四六则拉到篮球场/羽毛球场。我们还可以在上班时间看书——有几位学法律的小年轻,他干脆在工作日安排司机拉到图书馆方便他们查资料。

有次他走过来,我正在工位上看《许国璋英语》。老领导连人带书请到会议桌前,让我大声读给他听。从这以后,他时不时抽出点时间,较正我的发音。是他第一次帮助我真正分清了长[i:]和短[i](更长远的影响是他无私为年轻人们赋能),现在回想,这也意味着我的辨音不过关,分不清些微音素间的差异。 这在后续的th, w, l发音中,仍是如此,举例,我曾被本地人费了老鼻子劲较正power的发音,无论对方纠正多少次,我都自认为发对了。这也许就像我们听日本人把r音发成l,印度人把th音发成d一样。

2、死磕《新概念英语》

《许国璋英语》不太适合我,我更喜欢新概念里的幽默感。具体的学习方法,相当简单粗暴:先是反复听写,直到能一字不差地听写下来;接着打开书比对,有了至少五六遍的听读,对仍错误部分印象深刻,纠错效果奇佳;最后自己做后面的习题。缺点就是考验毅力,且费复读机:

这样的我听坏过几部

3、遮住字幕看《老友记》

《老友记》共有十季,前面几季是结合中文字幕听看;接下来调成纯英文字幕;再发展到遮住英文字幕听看。那时候是用DVD连在大屁股电视上看,当字幕无法消除时,我就在电视下方贴上报纸条挡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