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教: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父母才是孩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作者:杨存保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讲的就是咱们家长对子女的启蒙教育。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更说明了父母对孩子启蒙教育重要性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到底用啥办法效果比较好呢?只要动脑筋想,办法总会有很多的。但要把握这样一个总的原则:富有耐心,不要急躁;循序渐进,善于诱导;多讲道理,切忌粗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培养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很多,一下子不可能面面俱到讲那么全,我仅举一些实际例子,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启发。

1、教子女生活自理。我儿子6岁时入的学前班,他从小一直是我爱人帮他早起穿衣服。上了学前班后,我劝妻子不要再为他穿衣服了,要让孩子自己穿,因为学前班的教材上就有自己学做事的内容。可妻子不听,总说孩子还小。有一天过星期日,他不用去上学了,就老躺着不起床,大概还等着母亲为他穿衣吧。正巧我妻子有事不在家。借此机会,我到床前拿起他枕头边放的课本,问孩子会不会,他说会,我说好,那你给我念念吧。我翻一页,他读一页。字都认识,都读对了。翻到“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穿衣,自己洗脸”等内容那一页,他却不念了。问会不会念,他也不吭声。我趁势诱导:“孩子,我知道你会念,是不是不好意思念?上学了,就成了学生了,学生就是学本事的。我是个男子汉比你有本事;你是个小男子汉,学会自己穿衣服,就是长本事了,难道你不想长本事呀?”他眨巴着眼睛,还是不吭声。我转身到外间、院里走了一圈,停了会儿,我重又进屋,对孩子:“天不早了,该起床了,你娘不在家,我来帮你穿衣服吧?”,他一听,一骨碌坐了起来,童声童气但很坚决地朝我一摆手说:“不用!我会自己穿!”说着,便自己穿好衣服下床玩了起来。妻子回家来,问是不是我帮孩子穿了衣服,我高兴地说:“咱孩子长本事了,不用大人穿衣服了。”孩子则满脸得意地在父母面前走来走去摆样子。自那以后,他每天都是自己穿衣。后来,我又用“愿不愿长本事”的方法,引导他从压水机里压水帮我爱人淘麦子、往煤火里添煤球等,他都主动积极去干。他每做一件事,我就表扬他一次。有一回我女儿往火里添了煤球,他发现了,着急地说:“咱爹说我是添火冠军,你咋抢了我的事儿?”听着他和他姐姐争,我倒是心里蛮高兴的。

2、让孩子勤俭节约,不乱花钱。我儿子是八七年出生,他小时侯,看到邻居家小孩穿新衣服、耍玩具、吃糖球等,就回家也吵着要我给他买。我总是耐心地给他讲:“人家有钱,咱家没钱,我一月挣几十块,要供你姐上学花,以后还要供你上学花,咱家房子旧了,以后还要盖房子呢,省下钱来能办大事。吃零食、耍玩具没啥大用,”他要一次,我讲一次,要一次讲一次,不厌其烦,时间长了,再也不要。妻子有一回问孩子:“当你瞧见别人的孩子吃糖、耍玩具,你就不想啊?”儿子说:“我就扭头不瞧,往另一边走开。”别的父母去县或安阳,回来总是要为孩子买些东西他们的孩子也总是吵着要;而我不论去外边什么地方,回家时从不给孩子买什么东西,而他从来没向我要过。有一回,妻子带儿子去河顺赶会,他吵着要买玩具坦克。可是商店里的都是很贵的,要价都是一二十元,妻子不愿买,可儿子也就根本不要商店里的,在街上指着像火柴盒左右大小的塑料坦克要买,价格仅两毛钱。妻子为他买了一个,他拿在手中高兴极了:“可算买到了”。卖花生、瓜子的小贩挑逗他说:“叫你娘给你买些吃吧?”他倒一本正经说:“俺家没钱,俺家钱还留着盖房子用哩!”当时他才四五岁,这样的表现当时让小商贩很惊讶。上学后,我和妻子也只是为他买些学习用品。后来,我和妻子有意锻练他能力让他自己去村供销社里买东西,他总是如数把店里找回的零钱交回来。直到儿子考高中、上大学,至今始终保持着俭朴的习惯,在家吃饭不挑食,穿衣不讲究,在外也不乱花钱。上大学这几年,假期他常带回来一些八九成新的衣服,那都是别的大学生穿一两次不穿了要扔掉的,儿子感到可惜,向人家要过来,自己穿,也拿回来让我穿。对此,我这个当父亲的心里特感动,也为儿子感到骄傲:我的孩子懂事。
也许有家长说:“你讲的是八十年代的事,要我也会那样做、去教育孩子。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不能跟过去比。”我认为这话也对也不对。爱国华侨陈嘉庚,在解放初期是上海的大资本家,陈毅当上海市长接管上海时,曾到他府上拜访,他让秘书买半斤糖果招待,秘书买了二斤,被他批评了一顿。他的资产有上百万元,家里不缺钱花吧?但他的子女穿戴都和普通市民的孩子一样,而且还是乘公交车去上学,从不坐他的轿车,在学校根本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一个有钱的资本家的孩子。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他就是要求子女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让他们知道父辈们创业挣钱不容易。不错,咱们如今是社会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不能因此就娇惯孩子们,咱们应该向陈嘉庚学习,要教育孩子们珍惜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不浪费、生活俭朴的好习惯。
3、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不要总想自己个人。我常对孩子们讲:在校要和同学友爱,互相帮助,校外碰到有困难的人也要帮助。啥叫助人为乐?就是帮助别人你心里感到快乐。在这方面,我以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们。过去俺东寨村(没有规划前)南大街有个坡,因为是土路,所以每逢雨后,总是泥泞难走,一些推车子的人,还有小拖拉机等上坡很难上去。不论我往学校走还是放学回家,只要一见到这种情况,放下自行车就去帮忙拉车或推车,也不管是熟人还是生人,同时招呼自己的孩子或其它学生一块帮忙。熟人倒也不甚客气,生人就很感谢,总是要抽支烟给我。我在城北三中时,有一次儿子放学回我那里吃饭,他告诉我,他做了一件好事,是他走到申村后街北边大路上时,看到有个老汉拉着装满木板的平车,上坡很吃力,他就不声不响地从后边帮着推,老汉感觉拉车轻松了,吃惊地扭头看到我儿子在帮忙,笑着表扬他是个懂事的好学生。他后来把这件事写到了作文里,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后来上高中时和现在上大学,他对同学经济上有困难,总是主动借钱帮助他们,尽管我家条件也不富裕。记得他小时候还有一件事,我往家里买了几个苹果,他要拣大的吃。我问他:你和你姐谁个子大?他说姐大。谁吃的饭多?他说姐吃的饭多。我说那好,谁个子大、吃饭多,就吃大苹果;谁个子小、吃饭少就吃小苹果,是不是有道理?他说是。我还告诉他,不要光想自己一个人先吃,等你姐放学回来一块吃好不好?他说行。结果,等他姐放学回家了,他指着桌子上的苹果说,姐姐,你先拣吧。我女儿比他大六岁,疼爱弟弟,便拣小的吃,给他留了个大的。看到他高兴地吃着苹果,我被他的小聪明逗得哈哈大笑。不过,我至少让他懂得了心中有他人和礼让别人的文明礼貌道理。

4、严于律已,不搞特殊化。我是教师,教育学生遵守纪律是必须的。女儿上初一第一学期时,每天由我骑自行车带她一起往学校走。不巧有一天我夜里失眠,次日早自习我和她都迟到了。我就问她班里对迟到怎样处罚,她说凡是迟到的要站在教室外读书。我说那你就主动站到教室外学习吧,当时是秋末时节,天气比较冷了。我和班主任同一个办公室办公,我也没向班主任说。直到早自习结束之后,班主任去教室给学生放学时,才发现我女儿在教室外站了整个一早晨。他感慨地说:“哎呀,老伙计,你真不用这样!”我说自己当老师的子女若不遵守纪律,我又如何去教育别的学生?!

还有一件事,当时河顺三中九一年初建,师生都在申村惠明寺工作学习(迁到城北是九三年)。伙房临时搭在申村舞台右边。教师吃饭是记顿,饭尽吃,月底结帐。学生吃饭是排队掏现钱,教师不用排队。有天中午改善伙食吃油条,我和女儿都没有回家,在学校吃饭。我让她按序排队等,我进伙房内拿了油条出来,边吃边对女儿说;你排队买吧。结果,等她排到跟前了,油条也卖完了,女儿一根油条也没吃上。到如今,女儿已研究生毕业,在北京工作,对此事仍记忆犹新。我当然也很难忘记。后来我对女儿解释说;你是学生,就应该排队买饭,我如果当时给你几根油条也可以,但那样就意味着你自己白吃了学校的饭,同时也相当于插队乱了次序,对其它学生讲是不公平的。你搞了特殊化,影响很不好,不利于我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女儿当时对我不理解,现在当然对我理解了,并没有怨言。
孔子曾说过,已身正,不令而行;已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话讲的就是榜样的作用。在学校,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榜样;在家里,父母就要以身作则,给子女树榜样。不论学习、做事都应该这样。教育子女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教育子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更加重要。良好行为习惯会形成做人的良好品质,会让人终生受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