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13岁才开始学英语,为啥要让孩子三岁开始英语启蒙?

新学期一开始,大家看到学科上课时的最大变化,可能是英语课了。上海首先发声,小学生的期末考试不考英语了,北京的很多小学,英语课时也从每周三、四节变成了两节。

我们这一代人,吃了英语的很多苦,享了英语很多福,到了当爹当妈的时候,见证了如火如荼的英语启蒙教育浪潮,又亲历了英语学习的降温。

学英语,需要花这么多力气吗?

没有了那么多补习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作为一个13岁才开始学习英语的80后小镇青年,学了十多年英语,吃了十年英语的饭、和祖国最优秀的外语人才在一个箱子里做同传,我的经历和体验,或许跟大家不一样。

01.

上了英语专业

却不会说一句英语

和很多80后小镇青年一样,我是初中才开始学的ABC,当时的英语老师是30多岁自学英语,极其认真负责,考试成绩都上去了,但是口语仅限于李雷和韩梅梅的对话。

大学我考进了英语专业,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课堂上必须说英语,我举手想用英语提问,但是怎么都不知道用哪个单词,所有同学都转过头来看向我,我涨红了脸,吞吞吐吐地、一个音一个音地、语法全错地把那个问题问出来了。

我听见前排一个老师在跟另一个老师说:这个一句英语不会说的,还来报英语专业,咱们以后应该面试一下口语。

我坐在后排都能听见,前排老师的话,估计全班同学都听到了,当时恨不得打个地洞钻进去。

而我身边的同学,但凡是北上广的中学进来的,在课堂上说英语说得跟母语一样,轻松潇洒,游刃有余。

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小学生,跟一群大学生坐在同一个课堂里上课,在那一刻我才知道,英语教育在不同地域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02.

每周去人大英语角

真不是为了相亲

在语音课上,语音学教授教我们标准的英式英语的发音,我怎么都发不出来“bird”的英式发音,舌头不能卷起来,要压下去,我做不到,在课后跑到老师面前请教,练了无数遍还是发不出来。

我在各种论坛里查各种练习语音的攻略,病急乱投医各种尝试,找到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每天跟着BBC广播大声跟读,每天晚上回寝室也要跟读很长时间,读到一个寝室的姐妹都买了大大的耳机。

那个时候学校有两个英语角,我觉得不够,还跑去了知名的人大英语角,认识了人山人海聊英语的情形,据说那也是相亲的好地方。

我用蹩脚的英语,跟几个码农小哥辩论过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也聊过初到北京的不习惯。据说后来很多聊天的人都加上好友开始谈恋爱了,但是那个时候我连小灵通都没有,真是为练口语去的。

一两个月之后,我不仅发出了一个标准的英式“bird”,口语上完全赶上了从小有外教教英语的同学。

还记得老师提一个问题,坐在后排的我站起来回答,全班同学再一次转过头来看着我,一片哗然:她进步怎么这么快?

但是,在北京学习,被碾压之后打翻身仗,这只是刚刚开始。我看不到的是,面对一个大都市,在专业上被碾压的时候,多了去了。

03.

英语很烂的学生

想要做翻译

我从大一开始就想要考研,是出于生存危机感。我知道我身边的同学,毕业之后的工作是家长可以解决的,但是我得靠自己。

大三的时候,我在中关村转悠,误打误撞报了个新东方的英语翻译班,想学一些实用翻译技能。

当时海淀黄庄的新东方大厦还没建好,刘强东卖过电脑的电子城生意火爆,海龙还未衰落,新东方的培训班散落在北大清华校园外的各个角落。

我走进了展春园一间破旧的教室,桌椅板凳上都脱皮,如果不是新东方的金字招牌挂在外面,我真的会以为被骗了。

在陈旧憋屈的教室里,走进来一位高高瘦瘦的老师,穿着不起眼的黑色夹克外套,自我介绍曾经时外交部的翻译,给我们讲起他们做翻译的往事,充满了惊险和刺激:如何在乱战地区,靠着自己的语言能力,救出了整个团队,空气中渗透着英雄主义的气息。

“你们以为,会外语的人,就是当个翻译机吗?如果当翻译机,以后你们迟早被替代,只有靠着阅读、见识、智慧和勇气,你们才配得上翻译这个岗位。”

那一刻,我的心在剧烈地跳动。我知道,这就是北京,藏龙卧虎。

我回到学校,买了一本北外高翻的考研习题集,开始做题。

小镇做题家,以为想改变命运,只能靠做题。

04.

“连国都没出过

也敢做翻译?”

北外的翻译题,不是一般的难,我去拿去问老师,老师也觉得很吃力。

面对一纸小学生英语一般的翻译,老师说:我觉得这个专业对你太难了,不适合你。”

我自己觉得也是。

于是继续在翻译培训班努力学习,继续受刺激,一次是一位给国家足球队当过翻译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他说:连国都没出过,也敢出来做翻译?

顿时觉得自己前途灰暗,专业成绩不行、连国都没出过,以后还能做什么呢?我又在BBS上乱查一气:如何准备考高翻?看大家介绍的方法,竟然是多看外刊!

有人告诉我说,看到不同的观点、掌握思考问题的方式才是应该训练的核心能力

于是,我把学校图书馆里的每一本外刊都翻烂了,为了和更多人探讨观点,我加入了当年经济观察人的志愿翻译组织,翻译了很多文章,每篇文章下面都有大家一起探讨,无论观点还是翻译技巧,感觉自己成了那个圈子里的小红人,越来越有热情了。

2008年的春天,我拿到了北外的面试通知书,老师问了我对环境保护的观点,我的小本本上早有厚厚一叠准备,我知道,稳了。

那年的毕业季淡淡的,我们英语专业,有同学拿到了一个月8000元的工作offer, 有同学去酒店里做客服,有小师妹参加开幕式被张艺谋挑中了举中国牌子,一夜走红,我也投身进了人生的新阶段

在北外被学霸们碾压,想想都幸福啊!尽情地来吧!

05.

学同传

就像学木工

在高翻的学习,就像是工匠,一篇篇打磨自己的笔译稿件,一天天练习口译,大脑在一次次练习之中,被打通了。

其实就是练习+反馈+优化,扎扎实实,没有捷径,一个正常的大脑进入这个环境当中,呆两年,也可以成为一个语言的工匠。

到了研二,老师说:场上三分钟,场下十年功。你们去给一场会议做同传,怎样才算做好了准备工作?如果讲话人倒下了,翻译能接着讲,你们就合格了。

毕业的时候,赶上金融危机之后的第二年,我去了一家央企工作,集团国合部的老领导对我说:中药厂有个合作要谈,你准备一下吧,我年龄大了,背中药的单词太费劲了,你加油顶上吧。

我去工厂网站搜了产品目录,单词几乎都是拉丁学名,理解了她说的“费劲”是什么意思,用了两个星期时间,背下来了所有的生词,成功地完成了翻译任务。从此之后,我拿下了集团翻译的“大单”。

分管国合部的副总问我:我的女儿英国留学,你和她一样,说的是标准的伦敦音,你没出国留学过吗?

我尴尬地笑了笑:“没有。”

在我成长的年代,出国留学哪里是普通家庭能供得起得呢?但是至少我向他证明了,做个好翻译,不需要出国留学也可以。

06.

当被问到“孩子的英语怎么学”?

现在我是两个孩子妈妈,大儿子上了二年级,经常被别人问到:孩子的英语怎么学。

一些典型问题跟大家分享:

Q:孩子有必要三岁开始学英语吗?

A:其实是没有必要。如果孩子学英语只是为了通过学校的考试,那么,跟着学校学就足够了。

不过,有的学校是三年级才开始学英语,有的孩子在语音的学习上可能会吃力,就像我上大学那样,如果家长兴趣,从小给孩子放点英文歌、适量看点英语动画片,能让孩子大脑中有些英语意识,就是挺好的启蒙。英文歌+动画,推荐Super Simple Song这种类型的,简单易懂还有趣。

不满足于学校的英语,或者读国际学校的孩子,那么早启蒙的效果还是相当好的。有这种需求家庭,在启蒙上加上读英语绘本

,跟中文绘本一样的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启蒙。

Q:学英语的关键是什么?有捷径吗?

A:在我看来,关键是阅读。如果要说有捷径、做取舍的话,听说写都可以减了。

减听说,是因为在孩子生活中真的需要用到的时候,他就能很快学会。我因为要适应全英文的课堂,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赶上北上广同学的听说水平,很多去国外留学的人更有感触,英语再烂,出去上半年语言学校,也就会了,所以,看到孩子不能流利地跟外教聊天,我一点不在意。

而阅读,英美有一套很好的梯子,就是分级阅读,孩子大了再去读人家一年级的材料,会觉得内容太幼稚了。从小阅读推上路,孩子现在自己每天都要去线上图书馆里看英语书,乐此不疲,我就省力了。

在读分级的同时,花几个月来学习自然拼读,对孩子的阅读也是神助攻。自然拼读几乎机构都在教,自己补习推荐一套教材:Hooked on Phonic. 这套书比较贵,建议先买一个级别,如果孩子能接受,再入全套。

Q:你相信孩子也会像自己一样,因为内在动力而努力吗?

我们这代人,要回顾自己的奋斗史,大多有相似的经历。因为自己当年考大学太努力了,总想为孩子做点什么。

其实,让我们能有内在动力,也就是现在时髦的说法“自驱力”,大多是生活所迫,而且是到了高中大学,才会有这种感觉。六七岁的孩子没有自驱力?太正常了。

孩子小的时候,不会那么鸡血的学习的时候,你相信他们是在积蓄成长的力量,会有向上、向好的力量吗?你相信,终究有一天,当他遇到自己很喜欢的、必须要做的事情就会爆发出来吗?

如果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这种力量,是不是就会放下焦虑,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