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启蒙教育

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启蒙教育 学龄前是指3周岁以后至6周岁入小学前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孩子生长发育速度很快。绝大部分孩子已经走出家庭,迈进了幼儿园感受集体生活,这个期间孩子的语言发展、身体发育、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均得到了飞速发展,家长老师要做好孩子学前教育,正向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规矩。儿童心理特点

父母不能忽视儿童的情感诉求,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让孩子充分信任父母

问:哪些因素影响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呢?

答: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如果此阶段儿童身体智力发育良好,儿童会产生想尝试何种事情的欲望,而各种尝试均是想与做的有机结合。所以,此时家长应鼓励儿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样有助于儿童的动作发育与心理成熟

01语言影响儿童心理

学龄前期儿童的语言对儿童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语言能力可以在游戏中及人际交往中充分发展。

由于儿童接触社会的范围有限,理解能力的发展尚在初期,容易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话,给他们更多说话机会,这样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向儿童灌输更多知识,有利于儿童良好心理的形成和健康成长。

02家庭环境影响儿童心理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也存在影响。

单亲型家庭

家庭的不完整,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形成悲观、憎恶、忌妒等不良心理状态。

溺爱、纵容型家庭

盲目溺爱、惯孩子,使孩子从小养成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坏毛病,长大后一旦自己的无理要求、欲望没得到满足,就会选择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的做法。

严管、不管型家庭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做法一旦过度,容易使孩子变得粗暴,心理扭曲。不管不顾的家庭教育形式则容易造成孩子的“三观不正”,长大后走上歧途。

恶习型家庭

孩子小时候模仿能力强,父母的言行会对他们起到暗示作用

家长一定要提供给孩子有利于良好心理形成和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启蒙教育

学龄前儿童已经有了自我认知能力,活动范围逐渐超越家庭的局限,可以对周围环境展开自发的、主动的探索。

问:学龄前期儿童开展启蒙教育有何意义

答:学龄前期的孩子基本都已经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处于这个时期的家长和老师要密切配合,支持孩子的主动性发展,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和安慰,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注重分享,防止以自我为中心,培养良好品德。儿童启蒙教育要根据儿童各个时期的生长特点,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为学龄前期儿童开展启蒙教育?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龄前期孩子,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启蒙教育:

☞3岁左右是语言表达的关键期,给孩子正确的语言训练达到说话时表达准确、清晰,声音洪亮即可。

☞3~4岁是孩子培养卫生习惯和作息规律的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卫生习惯,如洗手、洗脸、洗澡等;良好的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物品存放、排放习惯等。

☞4岁前给孩子创造足够的视觉发展空间、想象力空间,加强对形状颜色、大小、多少等概念的认识。

☞4~5岁是孩子书面语言表达训练的关键时期,经常给孩子讲故事、读书对提高语言表达有重要作用。

☞5岁左右是数学敏感期,正确给予孩子数字的辨别和数数训练是这个时期一项重点教育任务。

☞5~6岁是词汇掌握时期,要多让孩子背诵儿歌、看图学话、识字,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