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之启蒙教育(散文)

我的童年是在一家国营农场里度过的。我们那个山村不算大,只有十几户人家,零散的三四排房子,湖区里的人称我们那地儿为山林组。我家屋后有一条公路,它蜿蜒通向外面的世界。许多年来,村里人从这条路上去往农场总部,去往县城,直到外边更远的世界。

我们家房子的地势相对较高,门前有一片菜园地,为防止鸡畜侵入,园子的三面用竹栅栏围着,敞开的一面毗邻水稻田。稻田对面是一片杉树林。稻田的右边有一处荷塘,荷塘之外是浩淼的猪棚湖。

当年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所学校,是那种很老旧的房子,房子外面都刷满了伟人的语录。有一位姓陈的英山的老师担任学校的校长,而且他们一家人就住在学校旁边。我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在那儿度过的。小孩子第一次上学有些紧张,也有些兴奋。

邻居国仔对我说,你会数数吗?至少要学会从1数到50,不然老师不会收呢!

我说,我顶多只能数到20,再往上就不会了。

国仔说,那可不成,赶紧在家练一练,先学会数竹节儿吧!

我将信将疑,终究不免有些担心,害怕真的由于自己不会数数,会被老师拒绝到校上学。爸爸找来一棵小水竹,把它锯成许多段儿,又用细线穿成一个圈儿。我平时就将这竹节围成的“项链”挂在颈项上,像老和尚捻佛珠一样,将那数字一一默记在心,久而久之竟也学会了数数。

等到上学之时,我们才知道学校并无国仔所要求的那么一说,只要年龄到了,就可正式启蒙上学了。我那时大约已经7岁,入学的年龄已经足够了。尽管老师没有考我们数数,但提前学会它也不是一件坏事。

教我们语文、数学,包括体育课的是一位年轻的老师,姓明,个儿不高,皮肤黑黑的,表情严肃而威严。明老师的普通话讲得很流利,这在一干习惯用方言讲课的老师当中是难能可贵的。他对我们要求极严格,也因此我那时就打下了很好的汉语拼音基础,这一点让我在后来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我那时已经对语文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邻居家中有几位大孩子,一有空到他们家玩的时候,我会翻看他们的语文课本,阅读那一篇篇小故事。现在那些个故事我早已忘记,只记得有篇课文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本的扉页上都有伟人的教导语录。那时候正在推广简化字,然而许多字却被简化得不成样子。直到我们上学的时候,简化字也终于规范起来,一些常用字的写法跟今天已经别无二致。

儿童时代总是天真无邪的,由于到校有一段马路,孩子们每天排着队去上学,放学回家时又规规矩矩排着队回来,老师在一旁维持秩序。

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搬到了离家更远的新屋小学,从此开启了一段新的校园生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